05年起亚千里马雨刷器怎么换?05年起亚千里马雨刷器的更换方法如下:1、将金属雨刷臂从挡风玻璃上抬起,垂直于挡风玻璃的位置保持稳定;2、然后按下塞子,并取下旧雨...
2024-11-22
今日(11月30日)大盘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小幅收红,两市超2800只个股下跌。成交金额9317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364亿。截至收盘,沪指涨0.05%,深成指涨0.18%,创业板指涨0.24%。
板块方面,汽车整车、燃气、供销社、旅游等板块涨幅居前,CRO、贵金属、医药商业、建筑材料等板块跌幅居前。
汽车股大爆发
今日汽车整车板块突然大爆发,截至收盘大涨超6%,安凯客车、一汽解放、长安汽车等多股涨停。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中国汽车出口35.3万辆,同比增长58%,延续强劲走势;综合1-10月累计出口262万辆,同比增长52%。
另据财联社,消息面上,距离2022年新能源车财政补贴政策结束不到一个多月,这意味着2022年新能源车财政补贴政策结束。
虽然在2023年购买新能源车依旧有省购置税这一优惠,但补贴退坡后购车成本必然上涨。为此多家车企相继开展了一波年底营销活动。
例如小鹏汽车在今日推出限时保价政策,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定金支付的订单,将持续享受2022年国家新能源补贴,不受交付时间影响。由于上牌时间导致的补贴差额,由小鹏汽车承担。
比亚迪11月23日宣布将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
东莞证券指出,临近年末,多地纷纷出台促消费政策,其中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成重要抓手之一。继以新能源龙头为代表的车企开启降价后,车市促销力度加大。加上购置税等优惠政策临近尾声,仍有望刺激潜在需求释放,全年有望实现稳增长目标。
主力资金:48亿抄底押中封板牛股
Choice数据显示,自11月以来,主力资金净买入64只汽车板块(申万1级)个股,总金额超48亿元。
个股方面,今日封板的长安汽车排名第一,主力净买入7.4亿元;排名第二的是汽车轻量化龙头拓普集团,主力净买额超5亿元。
福耀玻璃、长城汽车、继峰股份、比亚迪、浙江世宝、森麒麟、东风汽车、伯特利、星宇股份、新泉股份、保隆科技等个股主力净买额在3.4亿元至1.2亿元之间。
北向资金:增仓28亿配置较均衡
再来看北向资金,Choice数据显示,自11月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25只汽车板块(申万1级)个股,总金额超28亿元。
个股方面,福耀玻璃排名第一,北向增仓超14亿元;排名第二的是潍柴动力,北向增仓超4亿元。
华域汽车、均胜电子、长城汽车、广汽集团、爱玛科技、万丰奥威、赛轮轮胎等北向增仓金额在1.9亿元至5000万元之间。
与主力资金不同,北向资金配置较为均衡,既有长城汽车、广汽等整车股,也有福耀玻璃、华域汽车、均胜电子等汽车零部件与电子板块个股。
机构后市展望
对于汽车股后市,机构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国信证券指出,汽车行业进入电动智能大时代,当前面临三大特征和五大变化。特征一:总量红利淡化,汽车销量低增速常态化;特征二:新旧产能切换,整车格局生变;特征三:电动智能新技术加速上车,国产整车和零部件面临巨大机遇。五大变化分别是产品属性(出行工具到生活空间)、生产工艺(一体压铸等轻量化、集成化工艺变革)、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式计算)、成本结构(汽车电子及软件成本提升)、商业模式(类消费电子营销模式)。
可关注的标的方面,国信证券认为,1)整车方面,看好混动市场结构性机遇,关注: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2)零部件方面,优选赛道和客户。1)域控制器赛道:德赛西威、科博达、华阳集团、均胜电子;2)铝压铸赛道:文灿股份、爱柯迪、旭升集团;3)座椅赛道:继峰股份;4)车灯赛道:星宇股份;5)比亚迪产业链:欣锐科技、泉峰汽车等;6)特斯拉产业链:拓普集团、新泉股份、三花智控等。
中信证券研报预计,未来行业智能电动大趋势将持续加速演进,补贴年底退坡带来的影响有限,电动化、智能化景气向上,预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为900万辆,同比增长31%。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出,预计会对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车需求造成一定透支,但周期不会太长。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涨价潮的热度尚未散去下半年涨价小高潮再次出现
午后跳水,尾盘急拉,三大股指成功收红,北向资金尾盘大幅进场扫货,汽车与供销社概念股大涨。
在大涨之后获利盘的抛压下,A股三大股指11月30日集体低开。早盘两市震荡反弹,午前涨幅略有扩大。午后券商股的下跌,引发两市走出跳水行情,而尾盘出现一波急涨,两市收涨。
至11月30日收盘,上证综指涨0.05%,报3151.34点;科创50指数跌0.22%,报1000.26点;深证成指涨0.18%,报11108.5点;创业板指涨0.24%,报2345.31点。
统计显示,两市1891只股票上涨,2882只股票下跌,平盘有218只股票。
至此,11月上证综指涨8.%,科创50指数跌1%,深证成指涨6.84%,创业板指涨3.54%。
11月30日,沪深两市成交总额931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9681亿元减少364亿元。其中,沪市成交4045亿元,比上一交易日4391亿元减少346亿元,深市成交5272亿元。
沪深两市共有63只股票涨幅在9%以上,7只股票跌幅在9%以上。
北向资金11月30日金尾盘大幅进场扫货,全天净买入49.17亿元,11月累计加仓近600亿元。
新能源车产业链全线反弹,地产股出现分化
在板块方面,新能源车产业链全线反弹,带动汽车股领涨两市,一汽解放(000800)、浙江世宝(002703)、雪龙集团(603949)、特力A(000025)、长安汽车(000625)等涨停。
地产股出现分化,但仍有中国武夷(0007)、京能置业(600791)、城建发展(600266)等近10只个股涨停,与此同时首开股份(600376)跌停,保利发展(600048)、滨江集团(002244)、中国国贸(600007)等跌超6%。
医药股调整,太龙药业(600222)、赛隆药业(002898)、景峰医药(000908)、尚荣医疗(002551)、创新医疗(002173)等跌超4%。
计算机板块低迷,南天信息(000948)、吉大正元(003029)、中国软件(600536)等跌超5%,远光软件(002063)、创意信息(300366)等跌超3%。
当前市场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加
方正策略认为,当前市场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加。一方面,A股目前已经进入盈利下行周期的中后期,近期包括地产行业在内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助力经济发展,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为后续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企稳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另一方面,美国通胀数据低于市场预期,海外加息力度有望减缓。同时目前A股所处的位置与以往历次底部反转具有较多的相似特征,因此展望后市,我们仍然坚定看多。结构上来看,在以往历次底部反转初期,市场反转效应显著,可以关注大盘价值的修复行情。
浙商证券指出,展望12月,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市场行情可期。就大势而言,降准和地产政策刺激下,12月行情可期。针对降准,2008年以来的统计规律显示,如果降准之后,叠加情绪面修复或者基本面修复之一,那么降准后15个交易日,市场上涨概率将显著提升。当前尽管基本面改善尚待信号,但情绪面已有所修复,因此本次降准有望提振12月行情。就结构而言,新兴产业聚焦先进制造,传统行业关注困境反转。针对先进制造,关注强链补链、能源革命、智能经济等板块的低渗透率领域。针对传统行业,关注出行链和地产链的修复机会。
东方证券表示,市场多空力量发生暂时转移,多头占据主动,沪综指构筑头肩底后有望继续上行,仍然维持谨慎乐观的判断,地产链相关公司仍是短期明确选择。
中原证券预计,股指总体预计将维持震荡格局,同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建议投资者保持六成仓位,短线关注金融、工程建设以及医药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相关报道三大股指小幅收红地产尾盘跳水分歧加剧反弹还能否延续?
早盘分析
今年以来,在买得起、开不起的燃油车和开得起、买不起的电动车博弈背后,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核心零部件价格大幅上涨等导致的成本高企,宛如一只扇动着翅膀的蝴蝶,激荡起汽车市场的一池涟漪。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涨价潮的热度尚未散去,一度从纯电动车型蔓延至混合动力车型和燃油车领域,下半年涨价小高潮再次出现。
近日,smart汽车、零跑汽车、哪吒汽车在内的多家新能源车企再度拉开涨价帷幕,涨幅在3000-6000不等多家企业的涨价原因直指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此次涨价一方面是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一方面也出于对未来价格预期的考量,车企认为下半年供给比较偏紧,价格压力可能较大。8月4日,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访时表示,不过电动车价格上涨相对理性,对下半年新能源车市不会有明显影响。
再掀涨价小高潮:smart车未交付先提价
8月1日,吉利与奔驰合资品牌smart发布消息称,受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全新smart精灵#1Premium配置车型价格将进行适当调整,自2022年8月3日0时起,Premium配置车型官方零售价将上调5800元;Pure+及Pro+配置车型的官方零售价不作调整。
作为smart全面转向电动化的首款车型,精灵#1定位小型纯电动SUV,由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团队负责整车设计、smart研发团队主导研发并在吉利浩瀚架构下生产,于今年4月25日开启预售,6月6日上市,此次涨价的smart精灵#1Premium为顶配车型,涨价前售价为22.66万元,涨价后提至23.2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宣布涨价的smart汽车目前尚未开启交付。在价格调整通知中,smart汽车表示,全新smart精灵#1的生产制造和交付准备正在稳步推进中,首批全新smart精灵#1预计于今年9月开启交付。这比此前新车发布时给出的预计今年四季度开始向用户交付提前了一个月。
面临当下供应链的风险和挑战,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访时坦言,为确保四季度产品交付,smart接下来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生产、质量、供应链管理,尤其是供应链保供。
供应链问题对于所有品牌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挑战,而smart独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赋予我们供应链优势。应对风险,smart提前规划好供应链基础,并做了预防性措施进行对冲,目前进展平稳,没有造成太大影响。佟湘北表示。
除了smart精灵#1之外,近日零跑汽车、哪吒汽车、江淮汽车等车企对多款车型进行价格上调,其中部分车企已是今年二度甚至三度涨价。
7月31日,零跑汽车宣布,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零跑T03全系车型(2022款T03特别版除外)涨价5600-6600元,调整后的指导价于8月1日零时正式生效。
这已是零跑汽车今年第二次涨价今年3月,零跑T03已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上调3000-5000元。两次累计涨价约1万元,补贴后售价为7.95万-9.65万元。
继今年3月上调过一次售价后,哪吒汽车7月再度涨价。7月10日,哪吒汽车宣布,2022款哪吒V全系车型价格上调,涨幅3000-5000元,调整后售价区间为7.99万-9.69万元,但并未给出价格调整原因;7月27日,哪吒汽车又宣布U全系车型价格上调6000元,调整后官方指导价区间为12.38万-18.58万元。
与此同时,江淮汽车旗下思皓E10X花仙子款部分车型售价调整,四叶草、满天星、向日葵价格均上涨1000元,调价之后三款售价分别为7.49万元、7.79万元、8.09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从一位上汽大众经销商处获悉,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上汽大众ID.家族8月全系调价,幅度预计万元,调整前已支付定金的客户将不受价格调整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和5月上汽大众ID.家族曾两次涨价,若此次涨价落实,全系涨价1万元,以ID.4X为例,今年四个月内三次累计上涨24000元。
涨价对新能源车市影响可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是新能源汽车今年以来第三次涨价浪潮。今年1月,新能源车企集体涨价,归因于受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影响;今年3月几十家车企掀起的大规模涨价,直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这也是多家企业宣称此次涨价的原因。
当前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价格高,现在价格压力直接传导至整车厂。7月底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
曾庆洪直言,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60%。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表示,汽车电动化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原材料短缺和成本飞速上涨。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要感谢电池行业和上游产业任性的涨价,让我们不断花钱,坚强地活下去。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宁德时代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是在盈利的边缘上挣扎,非常痛苦。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则表示,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呈现快速增长,2022年整个行业定了较高的销售目标mdash;mdash;500万辆,助推了对上游原材料的追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访时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动力电池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进一步传导到整车的生产和销售,致使主机厂调价。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原材料价格上涨挑动着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敏感神经。上游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产业链的压力向下游传导。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为例,其重要原材料碳酸锂今年价格一度飙升至51.5万元/吨,而去年1月初,该原材料的报价为6.2万-6.7万元/吨左右。
尽管目前车企涨价幅度低于成本涨幅,涨价策略也滞后于成本上涨,若原材料价格在短期内仍处于高位不回落,涨价可能会成为更多车企的选择。
后续会有一些企业跟进(涨价),但不会太多,大家还是力争相对平稳些,但也要看9月、10月市场的需求。若市场需求太旺盛的话,必然会带来新一波锂价格的激进,导致电池价格上涨,许多车企可能扛不住会继续涨价。崔东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崔东树看来,电动车价格上涨相对理性,相对车价而言,涨价幅度在几个点左右的水平,传统燃油车可能会有10个点左右的价格波动,但这种小幅上涨基本上不会影响消费者购车选择,对下半年新能源车市不会有明显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业内人士也表示,短期内订单并不会受到涨价影响。油价的上涨让更多用户开始选择和接受新能源汽车,上半年涨价后,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再次受到用户关注。但是从总体供应上来看,新能源汽车并不算多,车源仍为紧俏,短期内订单并不会受到影响。
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接下来的销量整体依然乐观。
乘联会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规模有机会突破550万辆,继续实现70%左右的高增长。中汽协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
乘联会日前发文表示,疫情总体趋于平稳,供应链和整车生产均已全面恢复。新能源产能利用率迅速恢复,蔚来、特斯拉、广汽埃安等厂商也进一步增扩产能,预计下半年可实现产能爬升。此外,新能源产品消费者接受度逐渐提高,预计年底补贴退坡前新能源市场将持续增长。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9月销量破20万,长安汽车有望完成全年目标
关于大势
在周二上证指数刚刚站上3400点,有网络上传快要进入技术性走强,结果周三A股放量调整,尾盘跌幅继续扩大,如何解读?近期最强的汽车股主线大面积“翻车”崩了,怎么应对?
1、看盘面情况:周三早盘沪指创3414点新创本轮反弹新高后出现跳水,尾盘跌幅继续扩大。板块方面,房地产、大基建工程建仓卷土重来,周二强势的旅游综合、酒店餐饮迎来分化;而近期最强的汽车主线突然崩了,盘中出现跌停潮,如果是刚追高的投资者们肯定满满当当吃了一碗大面,离回本又远了一步。
汽车股全天领跌市场,新能源光伏风能、军工等赛道股也集体重挫。两市下跌股近4000只,全天成交额超1.3万亿,刷新本轮反弹以来新高,北上资金小幅净卖出16.83亿。网络上传出最扎心的股市段子:
2、从个股方面看:欧菲光开盘一字涨停,公司发布声明,南昌欧菲光正式从美商务部实体清单中移除。值得注意的是,汽车股“老二”放出来后,“老三”浙江世宝又被“招进宫”,管理层降温意图明显,盘中多只高位股大跌:集泰股份、亚星客车、宝馨科技、冰山冷热、中大力德等炸板;安凯客车、振邦智能触及跌停上演“天地板”,振邦智能该股此前7连板。长安汽车跌停,成交额超160亿元,创历史天量跳水之前其实已经触发下跌风险,如何识别?
港股蔚来股价大跌,蔚来新加坡股复牌后跌近9%。做空机构灰熊研究发布报告称,蔚来汽车很可能利用一个未合并的关联方武汉蔚能来夸大收入和盈利能力(蔚来对此回应称该报告无事实依据)
做空机构灰熊(Grizzly Research)此前发表报告,称蔚来效仿 Valeant 式的会计游戏,通过夸大收入和提高净利润率来达到目标。该机构称,蔚来可能会利用未合并的关联方来夸大收入和盈利能力,明确指出了武汉蔚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称该公司帮助蔚来持续实现高增长和盈利预期,这一未合并的关联方已经为蔚来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该机构还指称,蔚来董事长李斌与刘二海以及其创办的愉悦资本关系密切,而后两者是瑞幸业绩案的核心相关方。
对此,蔚来发布公告称,该报告毫无价值,包含大量错误、未经证实的猜测以及与公司有关的误导性结论和解释。公司董事会,包括审计委员会,正在审查这些指控,并考虑取适当的行动,以保护所有股东的利益。
一起看看A股为什么走成这样?
下跌后找理由其实可以有很多,但主要无非如下几点:
一是、以上证指数为例本轮上攻超550点,强势领涨板块涨幅超60%,翻倍个股就更多,说明这次上涨积累了大量获利盘,短期获利盘需求。
最重要的是本轮行情上涨两个月来,还不有过一次较大或象样的调整,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本身存在有技术性调整需求。
二是、隔夜市场大幅杀跌,港股跟着跪倒,在情绪上亦对外资造成了打压,触发市场的担忧。
三是、传闻说招商证券要开策略会了。(这是A股一个魔咒,不服不行)
招商证券:公司将于2022年6月30日召开2021年度股东大会
四是、本轮行情主线的股价透支得比较厉害,特别是汽车制造涨幅超60%,象长安汽车短短2个月不到股价已经翻2倍,确实太热了,需要降降温。消息面硅料价格猛涨,对太阳能光伏板块来说,形成了重大压制。
那为什么是今天开始下跌呢?
第1、汽车妖王“中通客车”二进宫后,仍没有让炒汽车的资金降点温,上周四就分析过了“海汽集团”也被关,如果继续火可能就会把“浙江世宝”给关掉。在12天11板后“浙江世宝”股价异常波动,已经严重偏离基本面,被停牌核查,这等于是管理层第三次明确给出市场降温信号。不断预警无视时就来硬的了....
不管是什么题材板块只要碰到监管必死,回忆下去年煤炭股就知道了。上周海汽集团被关小黑屋时,就有过点评,可没想法市场热情硬生生多拉了2天才把它招进宫。
第2、龙头被套表明管理层想要降温意图,更要命的是“长安汽车”的神助攻也是硬伤。即周三盘中“长安汽车”发布了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已超过1%,决定提前总之此次股份减持。这不就是告诉大家,这次股价大涨一波之后,大股东完毕了,暂时也不打算再卖了,看到这个消息你会怎么做.....
放巨量跌停,其实并非“长安汽车”自身基本面出现了什么问题。根源还是,这一段时间太热了,而大热必“死”的道理,想必大家都知道,形成一致性就离死期不远了。
要说基本面,长安汽车并不差。今年一季度净利润45.36亿元,同比增长431%,而去年全年长安的净利润也才35.5亿。经过近两个月的股价大涨之后,对应的动态市盈率也才只有10倍。这在整个汽车股板块中,也是很低的。
当然,动态市盈率是下一个年度的预测净利润的市盈率,还没有真正实现。长安10倍动态市盈率,是用一季报净利润45.36亿乘以4之后,算出来的全年净利润,这样算出来的动态市盈率或许并不科学。但是,如果以券商机构预测的今年全年净利润约76亿来计算,目前的动态市盈率也只有20多倍。最终这个全年净利润究竟能否达到,现在是未知数,但从估值来看,其实也不算高。
此外,今年长安汽车全新一代新能源产品密集上市,纯电领域LUMIN、C385以及阿维塔11三款重磅产品,2022h3还将推出一款UNI系列混动车型以及两款CS系列全新改款。这样的基本面,实际上正是支撑长安汽车大涨的主要原因。而6月29日之所以放巨量跌停,确实就是短期太热了,必须要迅速降温;大股东跑路大家也怕都在选择比谁跑的快。大家一定要记住:主力拉升期由于是抬轿子的人多是有机会慢慢上车的,可主力出货的时候,由于是逃命所以下去就会很快!
那汽车股集体翻车,接下来怎么应对?
对于汽车股,个人觉得短期就暂时不要看了,哪儿凉快哪儿呆着。虽然周三这个调整不代表汽车股就此完全行情结束,但最好的蜜月期过去了,就是随便买一只有量能、有资金进的汽车产业链相关股票就能赚钱的阶段已经过去,经过这次放量跳水后,部分股票将成为短期的山顶,而另一部分确实基本面较好、成长性好、低估合理的公司大概率是借机洗盘,拉长时间看全年,部分个股还有机会,但需要“火眼金晴”,有些股票已经不能坚守,反弹后得清仓出局。
特别提醒:从盘面也不难看出,一些比较灵活的短线资金,已经开始有意识到炒的过热,一些炒作的逻辑好象没有办法支撑更大幅度的上涨,而另一些相对冷清的、低位的题材板块好象也有机会炒,因此资金选择高低切铁,寻求一些新的短线题材机会,切记板块资金的炒作是会轮动的。
码字不容易,走过路过的盟友可以随手点赞点赞支持一下,您的支持捧场是动力源。
最后一个话题:
A股放量下跌,是不是行情终结?
虽然当市场大幅调整,中国市场也会受到一些影响影响,但从宏观的角度看就目前的国内的货币环境而言,A股还难言行情终结。
因为中国的“投资时钟”是从上半年的衰退走向,下半年的弱复苏,而欧美恰恰下半年还是类滞胀,并且可能是从类滞胀走向衰退;中国股市现在的性价比,可以说是全球最好的,特别是港股;不只是跟海外市场相比,就算跟自己相比,估值也属于历史的低位,随着基本面改善,性价比非常高,中长期看趋势未变,借这次调整是为更好的上行。经济数据以及上市公司业绩验证也需要时间。
从技术上看一轮大幅上涨后,就算调整到20天或30天均线附近问题都不大,趋势力仍没有改变,要理性的面对调整,管好仓位好要淡定点,必竟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适度整固有利于后续行情展开。接下来建议继续轻指数涨跌,重个股和板块机会,调整后仍有结构性机会可以把握,周四先关注下面的跳空缺口是否快速回补。
对于错过本轮大涨行情的盟友来讲,可以借这次调整好好去选股,全市场仍有不少低估的高成长品种。
关于操作
震荡期仍需要通过“科学仓位控制”来抵御市场调整风险,最好继续取33:33:33制的仓位策略。如何理解这个仓位管理策略?
1、即33%左右“底仓”策略:该资金可以继续坚守低好错杀好公司为主,这类资金中长线价值投资为主,当然价值投资不是说不管涨跌只是一味的长期持股,还是要跟踪公司最新的基本面变化,特别是今年中报业绩情况等要了解,这一轮如果涨过大的,象长春高新、欧普康视这类的品种,短周期如果发出S点信号或动态估值过高时可以减点仓锁利,但没必要清仓,防止再也买不回2863黄金坑的筹码。
2、即33%左右“动仓”策略:该资金继续寻找新的风口题材机会,有短线新题材产生时可以继续做强势股活跃股,这类资金短线为主要跑得快,节奏快。
3、余下33%左右“空闲”策略:即该资金震荡期以休息为主,当市场受影响大跌或大幅调整结束后止跌时,可以用来做T或抢点短差机会,这点需要有点做T实力,如果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就干脆让这部分资金暂时休息,重新转热后在布局。
汽车人A股跟涨H股,预示5月车市“小阳春”?
近日,长安汽车官方公布了9月销量,数据显示,长安汽车集团9月份的销量为20.55万辆,同比增长28.6%。同时,20.55万辆的销量也创下了长安汽车今年单月销量新高。至此,长安汽车已经连续6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
截止到今年9月,长安汽车的累计销量已达137.09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2.15%。此前,长安汽车集团曾在财报中表示今年的年销量目标为191万辆。按照该数据推算,目前长安汽车集团已经完成年销量目标的71.77%。考虑到年底车市通常会有一波热销,长安汽车有望按完成今年销量目标。
具体来看,长安系中国品牌9月销量达15.3万辆,同比增长31.9%,且1-9月累计销量破百万,达1034204辆,同比增长12.1%。自主板块销量破百万得益于长安在SUV和轿车领域都有战略车型布局。在SUV领域,长安CS75系列9月份销量达25,724辆,同比增长27.4%,这已经是该车型连续5个月保持月销量破两万。在轿车领域,长安逸动系列9月销量达18,481辆,同比大增81.8%,这也是该车型连续7个月保持销量过万。有业内人士认为,长安逸动销量的大幅增长与长安逸动PLUS的推出有重要关系。
同时,长安的新高端品牌UNI下首款产品UNI—T也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销量过万,其中9月份销量为10,601辆。自6月份上市以来,该车型的累计销量已达42,184辆。此外,长安第二大乘用车品牌长安欧尚9月份销量达15,824辆,同比增长30.8%。今年前9个月,该车型的累计销量已达121,490辆。
合资品牌方面,长安福特9月份销量为2.77万辆,同比增长32.65%;长安马自达销量为1.49万辆,同比增长16.11%。累计销量来看,长安福特1-9月销量为达16.71万辆,同比增长29.64%;长安马自达1-9月销量为9.43万辆,同比微降1.58%。
针对长安自主和长安福特的大幅同比增长,有分析师表示,一方面是因为长安自主和长安福特正处于强产品周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去年同期销量不佳。
受销量大增利好,多家资本机构对长安汽车表示看好,其中华创证券将其股票维持“强推”评级,华泰证券表示维持“买入”评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不要轻易“掀桌子”,大家都在同一张牌桌上
4月29日,香港H股汽车板块出现了久违的普涨,30日,A股汽车板块出现跟涨,这预示着国内汽车行业触底回升成为了诸多投资者的共识。5月份将是各大车企短兵相接集中促销的黄金窗口期,5月车市将大概率同比转正。
文/《汽车人》张恒
4月29日,《汽车人》发文《港股汽车板块为何全面普涨?》:文中说明,香港H股的汽车行业,尤其是乘用车制造企业的股价出现了普涨,这种情况自疫情爆发以来并不常见。《汽车人》在文章中提出观点:如果第二天(下一个交易日)A股的汽车板块能够跟涨,可以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投资者认为中国车市即将转好,资金达成共识,开始抄底汽车行业。
值得高兴的是,这个预测还真应验了。4月30日,我国A股市场汽车类板块涨幅位居50多个行业板块涨幅第7位,上涨了3.59%;在100多个概念板块当中,汽车电子板块涨幅位列第4,上涨幅度达5.27%。
具体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德赛西威、华域汽车、均胜电子和宁波华翔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0%、9.91%、7.96%和7.37%。
整车企业中,长安汽车、上汽集团、中国重汽、广汽集团、比亚迪和长城汽车涨幅明显,分别上涨6.71%、4.48%、4.45%、4.26%、3.38%和3.07%。相较于4月30日当天收盘,上证指数涨1.33%、创业板涨1.92%,上述个股均大幅跑赢了指数。
4月份,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汽车销量也出现了明显好转的态势,尤其4月的第二周车市销量同比转正,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那么可以预计,随着国内中小学开学季正式到来,以及全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快速步入“新正常化”,5月份将是汽车销量补回前三个月销量缺口的黄金窗口期。
事实上,我们看到,无论是汽车企业还是地方,从4月底开始就共同合作力推促进汽车消费的营销活动。很多重量级的车市促销政策和活动都会从5月初开始,尤其五一长更是各大汽车品牌促销的黄金时机。
虽然4月的车市数据还没出来,但可以预计,5月份的汽车销量大概率会同比转正,甚至还可能出现一波“小阳春”。有机构认为,开学购车潮将成为该时间点车市的一大决定因素。此外,中西部地区楼市趋稳对购车的需求回升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和香港H股不同的是,此轮汽车板块的上涨,A股表现最抢眼的是零配件的头部企业。涨幅居前的是德赛西威、华域汽车和均胜电子。进入2020年,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总投资达数十万亿元的“新基建”,以对冲疫情引发的经济下行。
在“新基建”的驱使下,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将加速影响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虽然判断哪个具体汽车品牌在未来一段时间能够胜出并不是件容易事,但具有优势地位的电动化和智能化零配件企业竞争格局相对更清晰一些。
随着国内疫情趋于可控和平缓,社会生产经济将快速趋于“新正常化”,2020年第二季度车市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第一季度的缺口。
不同以往的是,近期各大汽车品牌将出现一轮惨烈的营销、促销大战。如此一来,产品力更强、综合实力更雄厚的车企在此轮竞争中会有更明显的优势地位,市占率将会进一步向头部车企集中。我们看到30日涨幅明显的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均属第一梯队。(文/《汽车人》张恒,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长安自主一月迎来开门红,但后面才是真挑战
12万的东风雪铁龙C6彻底“出圈”了。尽管湖北政企补贴最高达9万元的新闻已经过去整整一周的时间了,而且目前武汉所有4S店也已经暂停预订C6车型,但其影响还在继续发酵——一些跟风的消费者甚至从外地奔赴武汉“抢车”,更多为了蹭流量的自媒体更是编造了诸如“21万的C6老气横秋,12万的C6成熟稳重”等各种段子。
无论多么严肃的话题,都可以用段子来消解,这是当代网友的高明和无奈之处。段子横飞背后,很多人已经忘了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只有身处这个行业的人,才会更深刻地感知,此次“武汉掀桌子”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无异于一场“地震”,它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在武汉对当地企业进行高额补贴后,吉林宣布联手一汽补贴1.5亿元,雪佛兰喊出“至高7万,全国全系补贴”,荣威以“3亿补贴卷到底”加入战场,长安也对旗下畅销车型长安深蓝SL03直接补贴2.2万元现金,综合补贴高达4.2万元,补贴后的起售价不足15万元……
再加上东风日产、上汽奥迪的内购价,汽车市场可以说已经“血流成河”。此外,还有唯恐天下不乱者,在网上散播“22万元买奥迪A6”、“16万元买宝马X1”、“奔驰狂降11万元”等谣言,一时间人心惶惶。
作为从业者,我每天都要接到很多朋友的各种相关问询:“**降价**万是真的吗?”、“现在是不是买(换)车的好时机?”……还有一些买了汽车股的朋友,更是被这一波血亏搞得很郁闷,天天向我抱怨:“你们汽车行业到底怎么了?”、“**企业的每股净资产比股价还高那么多,为什么还跌跌不休?”……
坦白说,虽然从业已近20年,但这一轮价格“踩踏”我也有些看不懂了。
正所谓“知古可以鉴今”。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中国汽车工业发展20多年来,历史上有过三次比较大的“价格战”——
第一次是2004年的“黑五月”,当时,中国汽车行业刚刚处于蓬勃发展的初期,在经历了2002年、2003年两年连续增幅接近100%的快速发展后,2004年的增速骤降至15%,彼时如日中天的南北大众在北京车展前夕打响价格战,被称为“黑五月”。那一年的“黑五月”,成为国内车市由“井喷”向平稳增长转折的拐点,也是国内汽车产业从青春期走向成熟的分水岭;
第二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引起的,那一年的惨状恐怕很多人不忍回望。我就是那一年在北京买了房,彼时北京望京的房子也就一万出头,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遍地黄金”。那一年价格混战之后,汽车市场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1000万辆,增幅仅为6.7%,是自1999年以来首次产销增幅低于10%的一年。?
第三次是则是很多汽车一线营销人员恐怕还记忆犹新的2019年,彼时排放标准从国五切换到国六,为了清库存,价格战打得火热,而也正是这一年,整个汽车市场下滑超过8%,这也是自2018年出现28年以来销量首次负增长后,再一次出现年产销的下滑。
看见没有,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一般不会没有缘起,要么是跟大经济周期有关,要么跟政策有关。
今年同样如此。一方面,去年底燃油车购置税减半和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前不太明显的“翘尾现象”,已经预示了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肯定不会乐观;另一方面,高企的库存和今年7月1日国六B的切换,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仅仅是市场的自动调节,我觉得都无伤大雅。本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和产品确实太多了,需要有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但现在的情况是,本来市场就风声鹤唳、岌岌可危,“有形的手”又助推了一把,使得百尺危楼直接轰然倒地。
这种地方真金白银补贴企业打价格战的做法,是否涉嫌不正当竞争,目前还没有相关管理部门站出来盖棺定论。但其对市场的破坏力,才刚刚开始显现。
首先,武汉当地品牌经销商和消费者确实喜笑颜开,但这对于没有补贴或者补贴比较少的其他品牌和消费者来说明显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有越来越多其他城市的消费者选择持币待购,因为不确定性。这对市场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
其次,价格战在很多情况下只是增加内卷,并不能扩大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价格战打得最凶的2004年、2008年和2019年,反而是市场最低迷的几个年份。
第三,价格只要下去了就很难回到原来,这对品牌的伤害是巨大的。我不太清楚,巨额补贴之后,东风旗下的这几个品牌在今年二季度和下半年还怎么卖车?二手车如何重新估值?老车主和二手车商遭遇“背刺”,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你站在汽车厂家和行业的角度,但如果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价格战肯定打得越凶越好啊,消费者能买到便宜的车。
短期看确实是这样。但众所周知,商人无利不起早,赔本的买卖不长久。汽车更是如此。汽车产业链既长又宽,而汽车企业的毛利率又很低,这从各家企业每年的财报中都不难看出。
即便是如日中天的比亚迪,去年营业收入突破420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仅为160亿元至170亿元,而去年比亚迪的国补收入或将高达130亿元。也就是说,哪怕去年销售了超过186万辆新能源车,比亚迪扣除补贴后几乎没有什么盈利空间。
但比亚迪今年的目标是400万辆。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比亚迪不仅要逼死对手,也要逼疯自己——今年2月10日上市的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直接将起售价下探至9.98万元,真正实现“油电同价”。而本周将上市的宋PLUS DM-i和唐DM-i据说价格也将继续下探,继续对同级别车型进行“围猎”。
这种做法其实是有风险的,也有很多前车之鉴,包括神龙汽车、长安福特等很多企业,都曾经为了冲击销量目标,把体系压垮。
从这个角度看,今年如此凶狠的价格战,已经完全透支了企业的盈利空间,那么结果只有几个:一是有些企业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减配和降本增效;二是加速一些企业的淘汰出局。
对于消费者而言,两种情况都不是什么好事情,“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情况,在各行各业都时有发生。比如,为了打折而充值,结果商家跑了;为了凑单买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
一个值得反思的情况是,其实在这轮政企联合补贴之前,东风雪铁龙C6的价格已经降至14万元,却一直无人问津。而此次很多人拼手速抢到的12万元的C6,不仅要先预缴后期才能退回的9万,而且要么拿到的是库存车,要么是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手的期货。
“抢”的才香吗?这样的消费心理同样值得反思。
可以说,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关乎整个产业链条上每个企业乃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竞争格局重塑定型之前,一定会有垂死挣扎的过程,惨烈!”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看来,如果要鼓励消费,不应该直接对当地企业进行价格补贴,而是建议将2.0L及以下排量汽车的消费税税率减半,同时将车辆购置税、汽车消费税合并,保留一个税种,并增加地方财政留成比例。
在这些头部自主品牌车企看来,无论从库存指数还是消费需求指数来看,当下市场远没有到需要”你死我活“的地步,因此,这场价格战打得有些莫名其妙。
当然,不同企业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比如包括神龙在内的一些弱势合资企业,原来的存在感已经很低了,通过这次价格战重回消费者的视线,可以说是最大的获益者。正如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谈及当下的价格战时所说:“有人可能拿到了真金白银去掀桌子,有人可能为了一些经营问题掀桌子,有人为了更好的融资和估值掀桌子,但这种行为都不会长久。”
还有人说,此次价格战会不会加速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
这其实也多虑了。当下,绝大多数新能源品牌比燃油车企更痛苦,因为,燃油车企至少有利润的支撑,此次价格战最多只能算利润回吐或者价值回归,而原来就亏本的新能源车企则会加速洗牌,同时也让资本市场对整个汽车行业的投资更为谨慎,近期所有汽车股的跌跌不休,正是资本出逃的体现。
不要轻易“掀桌子”,大家都在同一张牌桌上。
那么,事已至此,如何破局?
我认为,从政策层面,应该立即叫停湖北的补贴,严格限制这种扰乱市场的行为;二是对汽车行业进行减税和减负;三是必 本文来自号作者华山论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无关
作者:陈曦
也许在未来几个月里,车企会十分怀念一月。
随着疫情肆虐中华大地,春节期间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小的冲击,所幸因为爆发时间基本临近月末的关系,并未对一月份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一月份的市场表现,既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能大致窥探全年走势,所以能否开门红,就变得极为重要。
近日,长安汽车发布了一月份的销量数据:含合资品牌在内总销量达到134,578辆,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含长安欧尚汽车)达到103,899辆,同比增长1.8%。
对比主要因期叠加因素导致销量同比下滑18%的大市,长安汽车在首月算是完成了自己的2020小目标——“跑赢大市”。
具体来看,SUV依然是长安汽车的主心骨,旗下的三剑客CS35系列、CS55系列和CS75系列的表现十分稳定,均实现了销量破万的佳绩,其中,CS35系列10,253辆,CS55系列10,952辆,CS75系列更是达到了25,773辆。
正如大众侃车此前一直分析的那样,长安汽车这一波上扬回暖攻势的发起者,正是让竞争对手颇为头痛,让消费者欣喜雀跃的“明日座驾”CS75PLUS。
该车在去年不足4个完整销售月中,取得了平均月销1.75万辆,累计销量破7万辆的优异成绩,成为了当年车市中的现象级产品。
转进到2020年,CS75PLUS依然保持着强势的后劲,本月销量达到17,874辆,丝毫没有受到期叠加导致销售日减少的影响,而另外一款“PLUS”车型CS55PLUS,也在本月交出了10,615辆的优秀成绩,再次夯实了长安汽车“PLUS”战略的正确性。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第二乘用车品牌长安欧尚旗下那款于去年声量爆棚的“当红一代”长安欧尚X7,自首月上市实现销量破万的佳绩后,再次于第二个月即今年一月份实现了环比增长17.4%,单月销量达13,007辆的优秀成绩。
正如老生常谈的那样,长安汽车之所以能够在最艰难的转型期,实现厚薄激发的发展走势,离不开其扎实的基本功,而这也是制造实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不同于某些车企将过多的重心放在了营销层面,长安汽车一直以来的重心都在技术研发上面,而近年来更是投入巨大。
去年,长安汽车发布了中国首个模块化发动机研发平台——蓝鲸NE动力平台,并在同年11月发布了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这款在同级别产品中具有领先优势,由长安汽车自主正向开发所得的发动机,毫无疑问实现了中国品牌“从打破技术壁垒到树立竞争优势”的转变。
事实上,蓝鲸NE动力平台只是长安汽车技术成果的零光片羽。从“十一五”至今累计超900亿元的研发投入,已经让长安汽车建立起了以全球研发中心为总枢纽的“六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形成了CA-PDS和CA-TVS两大科研法宝,拥有了蓝鲸动力品牌、APA5.0、智能语音、飞屏互动等一系列研发基地及成果,涵盖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操控、被动安全等一系列汽车核心前沿技术领域。
以前,总有人说长安汽车是个不懂营销的“理科生”,但是去年年末一波抢眼的科幻风朋友圈传播案例,则让我们看到了这家百年车企的转变。
更重要的是,这波传播案例的主角,即将登陆日内瓦车展的“UNI-T”,肩负着让消费者重新认识一个全新的长安汽车,并帮助其探索品牌向上的重任。
虽然现在无法断言“UNI-T”能否达到长安汽车的预期目的,但从广大网友目前的反馈来看,至少这款车在设计层面上,已经赢得了极为不俗的口碑,帮助长安汽车摆脱了过去“不懂设计”的陈旧印象,这让我们十分期待它的市场表现。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所有车企,都将面对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形势。但我们应该明白,机遇与挑战就是一对福祸相依的孪生兄弟,面对挑战时,须像高尔基的海燕那样,凭借精湛的技艺,勇敢地穿梭在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中,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机遇,从而成就真正的胜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本文链接:http://www.wacan.cn/qczs/386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如果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相关文章
05年起亚千里马雨刷器怎么换?05年起亚千里马雨刷器的更换方法如下:1、将金属雨刷臂从挡风玻璃上抬起,垂直于挡风玻璃的位置保持稳定;2、然后按下塞子,并取下旧雨...
2024-11-22
凯立德。通过查询长安福特汽车显示,截止到2023年7月28日,13翼虎风尚版原厂导航是凯立德品牌,凯立德导航,由深圳市凯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福特翼虎是福特...
2024-11-22
根据现有数据为你查询到生产厂家:江淮汽车详细车型:小型客车4门7座手动后驱2.4表显里程:141127公里2006年10月出厂,评为G级。评级原因:外观:多漆,...
2024-11-22
响油耗的因素比较多、华泰宝利格.9l之间。 长城哈弗h5、h6、吉奥奥轩g5、奇瑞威麟x5百公里最低油耗均在7.4l-7,具体的驾驶条件不同也会影响、中华v5...
2024-11-22
得看从哪方面看:价格上,美规版肯定较中规版便宜,大致在10个点左右;使用上,中规版肯定较美规版方便,因为美规版很多诸如屏显及操作习惯都和中规版有差别;(不过可以...
2024-11-22
能买。吉利汽车创立于1986年,是中国汽车品牌,主要生产越野车、轿车等车型。12年吉利熊猫还能买。吉利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台州、宁波、湖南湘潭、四川\成都、...
2024-11-22
车子的怠速问题。发动机起动后,从低速到高速时运转良好,但当加速踏板松开后就立即熄火;或者先是运转不稳,继而熄火。这种现象可判定为怠速熄火故障。怠速熄火时,要先根...
2024-11-22
南宁2022年10月录入电动车型号第一批次有:比德文,五星钻豹,绿能,台铃,本羊,金大,台翔,小鸟,小鸟,绿源,骊驹,五羚,轻雅、酷开,欧派,富士达,新蕾,麦德...
2024-11-22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去天津港买车呢?因为天津港在国内平行进口车的规模是相当的大,而且你想要的车型这里都有,天津港不仅能够提供很齐全的车型,而且价格上面应该来说也非...
2024-11-22
现阶段宝马X5有14款在售车型,全是_口版本,最划算的宝马X5也需要接近60万,较贵的接近要180万。要想详细了解宝马X5要多少钱一辆?可参照下面的市场价数据信...
2024-11-2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