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氢发动机汽车。其特征在于电能由电池提供给电机,车辆的行驶状态由单一驱动系统或多...
2025-01-05
新能源和燃油车哪个前景好
未来汽车市场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轻量化,另一是燃料的多元化、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用新能源和燃油车在市场竞争中的前途各有千秋。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非常看好。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1300万,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20%以上。每年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从实际的使用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优于传统燃油车,同时也很环保,符合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
其次,燃油车在市场中的份额仍然很大。目前国内燃油车的市场销量仍占据汽车销量的绝大部分,燃油车的较低售价、更为便捷的加油方式和车辆快速拥有等方面,让其在当前市场的销售中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未来短期内,相对实际市场而言,燃油车的市场仍具有巨大潜力。
因此,在选择汽车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用车需求和预算来做决定。如果重视环保、注重长期考虑、追求长期利益,则可以选择新能源汽车,而如果关注价格、注重实用性和需要长途驾驶,可以选择传统燃油车。
综上所述,未来汽车市场发展的趋势是向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和环保化方向发展。
新能源汽车市场怎么样?
我国工业迅猛发展,带动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我国汽车产销量迅速占据市场,成为世界第一位,我国汽车行业整体呈稳定增长态势,全年产销量不断提升。
至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三连降”的下滑趋势,车市终于翻红。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自主品牌力压合资品牌,却依旧要克服“缺芯”难关,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
汽车发展
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两旺,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从3月开始月销量超过20万辆、8月超30万辆、11月超40万辆,到12月已达53万辆。新能源车市整体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呈现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
新能源汽车是在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生态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得到世界汽车行业共同关注的崭新行业。尽管各个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旧建设愿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根本目标都在于发挥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减少环境所承受的实际压力、同时推动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行业概况
1、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比亚迪34万辆,特斯拉14万辆
试想一下,经过15年的发展,也就是到2035年,国内新车销售量中,将有超过一半的车型,是纯电动车。
这是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对于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划预期。
纯电动车将占到新车销量一半?这份规划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个具体销量目标。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请注意这两句话有差别:2025年目标,关键词是“新能源车”。2035年目标,关键词是“纯电动车”。
虽然表述不一样,但其实在政策层面的语境里,新能源车,几乎等同于电动车。
虽然新能源车的身份该如何认定,民间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譬如有很多人认为油电混动车(HEV)也应该归入新能源车范畴,但在政策层面,官方认定的新能源车,只包括能享受补贴的车型: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氢燃料电池车、以及增程式电动车。
但在这几种新能源车类型里,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据了90%以上。所以目前政策层面认定的新能源车,可以等同于电动车。
至于油电混动(HEV)、以及48V轻混,在政策的语境里,一律被划归到“节能汽车”。因为48V轻混对节油效果的提升很有限,所以节能汽车的主力军,应该是油电混动。
就在几天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之前,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起草并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被媒体解读为“国家新能源车政策转向”的信号。被众多媒体解读为“混动进、纯电退”,引起一片哗然。纯电车似乎成了错误的战略方向,应该顺应市场需求,在燃油车基础上,大力发展油电混动汽车,才是未来的正途。此份《路线图2.0》也被视为对丰田和本田的极大利好。
但如今从《规划》来看,政策层面对电动车的支持,发展电动车的决心,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决心更大、投入更大。
例如按照《规划》里的预期,到2035年,纯电动车将占到新车销售的主流,可以理解为至少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使维持目前的年产销2500万辆的市场规模不变化(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少专家认为到了2030年以后,国内汽车年产销规模将达到3000万辆以上),届时纯电动车的年产销规模将超过1200万辆。而现在是多少呢?年产销100万辆左右。15年时间,要增长12倍!
即便是“2025年占据20%销量份额”的目标,按照2500万辆的总体量,新能源车(主要是纯电动车)至少要销售到500万辆。5年时间,从100万辆规模增加到500万辆,要增长5倍!
这个增长目标,可以说很有魄力了。
未来燃油车要全部升级为油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规划里,有这么几条值得注意:
其一,“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重,各占50%。”这和上文所说的两条技术路线并行的策略,是相一致的。
其二,“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全部为混合动力”。这句话指明了燃油车的发展方向。100%纯燃油是肯定不让生产和销售了,做不出油电混动,最起码你得给我加上48V轻混。好在48V轻混技术对车企来说so?easy。完成这一目标毫无难度。
但下面这一条就有难度了。
其三,“2035年新车平均油耗乘用车(含新能源)达到2L/100KM,其中传统能源乘用车(不含新能源)达到4L/100KM,混合动力乘用车4L/100KM。“——这句话有点拗口,简单翻译就是,新车的整体平均油耗水平要降低到2L/百公里,烧油的车降到4L/百公里,用电的车油耗为零,两种车型各占销量一半。一平均,刚好就是百公里2L的水平。
这句话里也透露出一个意思:就是未来的燃油车,不管你走不走混动技术路线,一律向百公里4L的油耗标准看齐。
要想实现4L的平均油耗,难度不小,2019年中国144家乘用车企业中,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56L/100km。照现在的内燃机发展技术趋势来看,几乎只有走转型电气化、油电混动这一条路。当然,油混技术也不一定只有本田i-?MMD或者丰田的THS,也许还有其它的路可走。
对油电混动路线,官方的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这次在《路线图2.0》算是首次暗示性得给予了肯定。所以有人说对本田、丰田是大利好,也不无道理。只是,《路线图2.0》并不是官方文件,不能代表官方的正式表态,只能算是政策的风向标而已。
要官方来表态支持油电混动车是有难度的。毕竟,要发展和推广油电混动车,有来自市场和技术的两方面困难。市场层面,消费者考虑的是,购买油电混动车型需要多支付的成本,要花至少三四年才能通过节约的油钱补回来,意义不大。如果像电动车一样,通过政策“强制”消费者购买油电混动车更不现实。更重要的是技术层面,丰田和本田几乎垄断了油混技术(丰田虽然放开了一部分但程度很有限),指望丰田和本田主动出让最新技术也不现实。还得靠自主研发、以及从欧美市场寻求合作,这个过程急也没用。
国内包括吉利、长安、广汽都有了自己的HEV相关技术,丰田还把自己的THS技术部分开放给了广汽。国产品牌的HEV车型,或许将是未来重要的增长点。也许我们可以期待一下中日车企在油电混动领域的竞争。
写在最后
炒得沸沸扬扬的“电动退、混动进”,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电动进、混动也进,两者齐头并进”。
中国未来15年的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势必将形成纯电动车为主导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与油混技术为主导的“节能汽车路线”——这两条路线并行的格局。
但是,15年的周期里,要实现“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车,要占据50%的市场份额”,“另外50%的燃油车,要全部升级为油电混动车”。两个目标都不容易。对车企来说,更是压力山大。
但压力大,也得硬着头皮上。中国目标是力争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当其冲。
未来十五年,对汽车产业的大考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销售量排行
2023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据乘联会公布的2023年1月份和2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2月汽车厂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差距巨大,比亚迪一枝独秀,销量遥遥领先;特斯拉中国“一企之下万企之上”;长安汽车、上汽乘用车、广汽埃安、吉利汽车和理想汽车竞争激烈,位居第二梯队;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大跌,跌至第三梯队。下面购车网编辑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今年1-2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341828辆,夺得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销量一枝独秀,遥遥领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140453辆(含出口销量),排名第二位,相比冠军比亚迪的销量相差20万辆,但相比第三名则多卖了将近10万辆。
长安汽车预估销量43460辆,排名第三位,可能会小幅领先于上汽乘用车和广汽埃安。长安汽车旗下的长安Lumin、长安奔奔E-Star、长安深蓝都有不俗的市场表现。
上汽乘用车和广汽埃安累计销量分别为41467辆和40292辆,排名第四和第五位。其中,上汽乘用车主要依赖出口,1月份的出口量就达到15316辆,国内市场销量并不大;而广汽埃安则主要是销往国内市场。
吉利汽车预估销量34032辆,小幅领先于理想汽车,排名第六位。理想汽车1-2月累计销量31761辆,排名第七位,成为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优势明显。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哪吒汽车、小鹏汽车等累计销量均超过1万辆,分别为20663辆、16089辆和11228辆,排名第八、第九和第十二位。作为曾经的“蔚小理”的老二,今年小鹏汽车销售低迷,销量远低于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与哪吒汽车销量也有一定的差距。另一家新势力零跑汽车销售更加惨淡,今年1-2月累计销量只有4337辆,相比去年同期的11520辆来说,同比下跌62.4%。
拥有新能源轿车销量之王的上汽通用五菱今年销量暴跌,1-2月累计批发销量只有15459辆,仅排名第十位,要知道去年同期仅五菱宏光MINIEV一款车型的销量就达到52798辆,可见今年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下滑有多惨。
长城汽车的新能源乘用车预估销量14313辆,排名第十一位。长城汽车目前在欧拉品牌、哈弗品牌、魏牌等几大品牌上都布局有新能源乘用车,不过除了欧拉品牌外,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车销量都不大。
专注出口的东风易捷特累计销量10622辆,排名第十三位。
奇瑞新能源最近几个月销量持续下滑,主力车型奇瑞小蚂蚁、QQ冰淇淋销量都不理想,今年1-2月累计销量只有26辆。
一汽大众算是除了特斯拉之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最好的合资品牌车企,今年1-2月批发销量8619辆,排名第十五位。其兄弟公司上汽大众的新能源车销量只有3454辆,排名第十九位。此外,拥有smart精灵#1车型的智马达销量6786辆,排名第十七位。
创维汽车、岚图汽车销量都不高,今年1-2月累计销量只有3408辆和2836辆,排名第二十和第二十一位。
本文来自号作者购车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无关
新能源汽车市场百家争鸣!
新能源汽车销售量排行如下:
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分析:
1、从总量上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终端销售总量已经超过522万辆。
2、具体来看,排名前十的车型分别是:宏光MINI、ModelY、宋PLUSDM、海豚、秦PLUSDM、元PLUS、Model3、汉EV、汉DM和秦ProEV,其中,比亚迪单一品牌独占7款车型。
3、TOP10车型中,年度终端销量超过40万的有宏光MINI,为40.9万;超过30万的有ModelY,为31.6万;超过20万的有宋PLUSDM,为27.4万,其余7款车型年度终端销量均在10万以上,此外位列第11的唐DM年度终端销量也在10万以上。
新能源汽车市场百家争鸣,只有技术领先者才能在竞争中生存
2023年5月,中信证券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已显著恢复。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3.6万辆,同比增长112.8%,然而环比下降2.6%。与此同时,欧洲地区的电动车销量在4月份承受压力,同比增长率约为20%,但环比下降。
尽管4月份的销售状况并不理想,但从长期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因此,应依托全球电动化供应链中的优质标的机会,特别是比亚迪、宁德时代、LG化学供应链。
比亚迪是中国领先的新能源车生产商之一,其销售网络遍布全球。2022年4月,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4.5万辆,同比增长了54.1%。目前,比亚迪已经开始扩大在海外的市场份额。
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商。该公司向全球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供应锂电池,包括特斯拉、戴姆勒和沃尔沃等。2022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17%。
LG化学是全球电池制造业的佼佼者之一。公司在电动车市场中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与多家大型汽车制造商合作,在提供高质量电池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的电池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2.6%。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车企在海外新能源市场的优势还有不足,后期需要发展的方向。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加强自身技术研发能力,提升产品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发展机遇。
总之,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保持增长势头背景下,投资者可以抓住全球电动化供应链中的优质标的机会,特别是比亚迪、宁德时代和LG化学供应链,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则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并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本文链接:http://www.wacan.cn/qczs/436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如果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氢发动机汽车。其特征在于电能由电池提供给电机,车辆的行驶状态由单一驱动系统或多...
2025-01-05
二手车过户费,是指通过正常的程序把本属于一个所有人的车变为另一个所有人的名字产生的费用。二手车过户费主要按排量、年份进行收取,根据轿车、越野车、客车、货车等车辆...
2025-01-05
档位罩是塑料的仪表下护板左右2侧各有2个塑料堵盖,撬开堵盖后里面有螺丝,左右各2个,卸下螺丝后拉出下护板,把换挡的档位球拧下来,松开档位罩护板后的固定卡位,就拆...
2025-01-05
12年的科鲁兹自吸的发动机是可以改成带t的发动机,只需要去汽车改装店,在进气的位置装一个涡轮增压对一个曾雅伦进行增压的效果。但是这算是非法改装一旦被交警查到,就...
2025-01-05
当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由P=FV=fV可得,v=Pf=60×1031800m/s=33.3m/s;故答案为:33.3m/s;某型号汽车发动...
2025-01-05
帕杰罗IO原车型报价两驱108800,四驱128800。油耗9个油左右,主要看开车手法。维修率较低,是猎豹里相当不错的一款车了。要是越野爱好者选这车就对了。要是...
2025-01-05
458Italia:388.00-388.00万法拉利599:376.00-496.80万法拉利612:396.00-573.80万法拉利F430445.8?4...
2025-01-05
价格:24.8-28.6万元外形尺寸(长/宽/高):4520/1865/1715mm排量:2488.0cc原产地:欧洲所属:科雷傲理论油耗:9.76-9.81升...
2025-01-05
没有。事实上,车身生锈问题并非只出现在逸动车型上。“有一次洗完车偶然发现车身有很多生锈点,其中发动机盖上面好几个锈点,真不知道车漆是有多薄、多差才会这样。”一位...
2025-01-05
广汽吉奥的前身是吉奥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综合性集团。创建于2003年9月27日,现下辖2个整车生产基地、1个汽车研发中心和7家包...
2025-01-0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