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知识正文

新能源汽车补贴2011 新能源汽车补贴2024年最新政策官方

2024-11-20 汽车知识
【摘要】:——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21-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预计到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什么时候火起来的

“低补贴时代”已到,新能源车企不太可能再能躺着赚钱。

大家知道,近几年新能源狭义乘用车的销量一直保持着较为突出的增速。201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8159辆,2012年为1.28辆,2013年进一步增长至1.76万辆,2014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并且一直持续到2018年。

原本能在寒冬中逆势上扬的新能源车市,却在2019年“踩了刹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这是中国自2009年启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以来的首次下滑。

去年的补贴退坡到底有多强悍?

去年3月,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从3月26日起降低新能源车的补贴标准,设置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6日为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取消地方补贴。从政策上来看,2019年的新能源补贴,相比2018年补贴退坡了50%。

在过渡期的第一个完整月4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细分市场,但是很快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便显露出来,5月份增长幅度开始缩水。

纵观2017年~2019年的新能源车市的销量成绩,可以看到去年7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即便在“金九银十”这个传统旺季也连续两个月下滑,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同比更是出现同比六连降,仅在年底才有比较明显的环比回升,与6月份基本持平。

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下滑,使得电池以及动力电机系统厂家受到的影响也不少,其中不乏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多米诺效应明显。

为了尽可能留住用户,很多厂商更是在新补贴标准实施后“自掏腰包”,稳定产品的价格。在短期内牺牲一定的利益,避免销量崩盘,如此引起消费者关注只是缓兵之计。从长远来看,车企如果不平衡好造车成本和车辆售价的问题,那自然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问题。

足以可见,补贴退坡已把各大新能源车厂商虐得体无完肤。

今年补贴不会大幅退坡

据公开信息显示,自工信部2016年在网站上公布新能源汽车补贴清算公示以来,已经6次公布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清算情况。这6次清算总共为2015~2017年三年销售的新能源车发放了624亿元补贴。如果算上还没有清算的2018年和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轱辘哥预计,新能源汽车的中央财政补贴的金额超过1000亿元。

按照原来的规划,2020年新能源补贴将会在2019年的基础上进一步退坡后完全退出,而新的补贴政策必定会比上一年有一定程度的减少。由于补贴政策每年发生变化,车企需要逐年根据政策调整成本和研发节奏。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即使在政策与补贴的加持下,大部分新能源整车利润率也只有23%左右,去年50多家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淘汰了一半以上。

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为稳定市场预期,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今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退坡。”

该消息一出,热议不断,甚至引起资本市场的激烈反应。截止周一,比亚迪和北汽蓝谷两家新能源车企均以涨停收盘,其他新能源板块的多支个股也有所大涨。

虽然还没有公开2020年新能源补贴政策,但轱辘哥认为,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往高端发展的过渡期,今年的补贴政策不会大幅退坡无疑给车企打了一针强心剂,企业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完全退补后的产品规划中。

2020年新能源车市的竞争

“奶”还没有完全断,但不可否认新能源车市的“大补贴”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新能源车企需要直面市场才能生存下来,而部分新能源厂商也已公开了产品规划。

2020年比亚迪将推出全新旗舰电动车汉系列,同时它或将是王朝系列的最后一款车型。国产版特斯拉Model?3不仅能享受到国家新能源补贴的政策,还收录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进入国内市场一年多就完成交付。而在今年,Model?Y的国产也已开启。

一线豪华品牌BBA也公开了新能源规划。宝马有了在国内新能源车市拿下好成绩的宝马5系PHEV,2020年的产品规划更有底气,将推出改款X3?PHEV、3系PHEV和首款纯电动SUV?iX3;奔驰将于今年底推出5款纯电动车型及20余款插电混动车型;奥迪目前已经发布了e-tron和Q2L?e-tron两款纯电动SUV以及多款新能源车型,今年则推出e-tron(国产)、e-tron?Sportback、奥迪Q4?e-tron、奥迪e-tron?GT等多款车型覆盖各个细分市场。

倘若2020年新能源补贴政策相对稳定,那无疑会给新能源厂商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和信息,来调整产品矩阵以及研发成本,从而在补贴完全退出之前,实现与燃油车的公平竞争。可以预见的是,今年依然是新能源厂商持续发力的一年,会有很多全新的新能源产品亮相,受益的自然是广大的消费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机会和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全球汽车市场遭受重创,为了应对环保压力和减少石油消耗,各国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和消费者青睐。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热门领域之一。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10年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新能源汽车才得到了政策的明确支持。此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购车补贴、免费牌照、免费停车等,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逐渐占据一席之地。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40万辆,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逐渐得到认可和普及。在中国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没有补贴依然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熟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机会和挑战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是近年来新兴的重点领域,其发展趋势的机会和挑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机会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得到的重视和支持,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激励措施也越来越丰富。其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

再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带来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技术创新,从而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使用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带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将有助于改善环境,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燃油汽车更加环保,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有助于改善环境。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目前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价格较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力相对较弱,这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大挑战。其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尤其是储能技术水平较低,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大挑战。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比不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且目前充电设施的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大挑战。

博研咨询研究报告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机遇和挑战并存,实施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改善,但同时,新能源汽车价格较高、技术水平较低以及充电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等问题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博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风险评估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博研咨询是中国领先市场调研机构,提供市场研究报告、商业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市场调研服务。

新能源汽车补贴八年支出近520亿元 但仍有超过70%的车辆未获补贴

中国电动车销售,已经占全球电动汽车销售的69%。这还是在没有补贴,油电混动排除在新能源之外的情况下实现的。2022年全球电池电动汽车销量为802万辆,占新车总销量8063万辆的9.9%。电池电动汽车方面,中国增长86.1%,达到507.5286万辆,占63.3%,占据绝对优势。作为参考,如果扩大到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95.6%,达到689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在中国整体汽车销售中的比重达到25.6%。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中国设定的新能源车普及目标(到2025年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占比达到20%)。

接着是欧洲增加20.2%,达到162.2895万辆,占20.2%,美国增加58.9%,达到80.2653万辆,占10%,韩国增加61.2%,达到16.2987万辆,占2.0%。数据还显示,中国、美国和欧洲占世界电动汽车市场的93.3%,与电动汽车的全球化还有一定距离。

中国本土品牌的迅速崛起

出口数量的增加和中国本土品牌的占有率的增加也同样引人注目。中国2023年第一季度汽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70.6%,增至99.4万辆。超过出口95.4万辆的日本,位居第一。中国2022年达到311万辆,跃居世界第二。按照这种趋势,今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另外,今年前2个月,中国汽车市场减少15.2%,达到363万辆,其中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7.6%,达到52.3%,超过50%。在2023上海车展现场,全球玩家的存在感减弱,中国企业占据了主要位置。

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德国企业在中国的份额从2015年的19.9%上升到2019年的24.6%,但此后降至19.1%。日本汽车公司的占有率也一度超过25%,但2022年降至19%。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的变化也是如此。2021年,欧洲企业的占有率为27.6%,日本为27.2%,中国为15.8%,美国为18.4%,韩国为7.7%。2022年,欧洲企业的占有率分别为28.8%,虽然有所提高,但日本为2.53%,美国为18.3%,韩国为7.3%。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中国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主导着增长势头。中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电动汽车补贴,虽然比原推迟,但补贴制度已于2022年结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达到27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900万辆,比2022年的689万辆增长35%。标普全球预测全球电池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其实也是基于中国市场的预测。中国轿车协会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繁荣,今年中国轿车销量将达到2350万辆(其中新能源轿车850万辆)。

2022年美国市场新车销量为1438万辆,下降7.5%,2016年达到1760万辆的顶峰,持续下滑。欧洲市场(EU+EFTA+英国等30个国家全部)减少4.1%,达到1128万辆,远不及2000年欧洲18个国家的1474万辆。

与此相反,中国的销量增加了2.1%,达到2686万辆,产量也增加了3.4%,达到2702万辆。轿车销量为2356万辆,同比增长9.5%。从2015年开始,连续8年超过2000万辆,引领着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

主导下的中国汽车产业

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带动的。中国正在根据制造强国2025,推进汽车技术自立的政策。2004年发布了汽车产业新发展政策,内容涵盖了生产和技术开发、能源政策、应对市场变化、零部件产业的培育、消费者应对等所有领域。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加入WTO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调整和升级汽车产业结构,提高汽车产业全方位的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持续增长的需求;为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本政策的实施,到2010年将汽车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而且,在7年后的2011年开始的第12个5年中,制定了与此前不同的政策。核心是将增长战略从生产转向消费,从传统能源转向绿色能源。中国称之为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是通过收入再分配和政策解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老龄化问题等无数矛盾。

《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书》的核心是七大新增长产业。指定了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尖端装备制造、新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七大增长产业。

在七大新增长产业中,被分类为领先产业的领域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新材料等。当然,占比重的是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环保和节能产业。对于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中国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设备供应国,也是风力发电设备投资世界第一的国家。

进而,2017年发布了以2025年为目标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概要。其主要内容是,为了在10年内成长为汽车强国,将电池和马达等基础零部件国产化,培养世界前10名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对于内燃机汽车来说,要确保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并不容易,因此不仅要通过新能源汽车提高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还要考虑出口。

基于国家层面的政策,中国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接着2013年售出2187万辆,首次突破2000万辆,震惊了世界。

作为衡量购买力标准之一的贫困人口也大幅减少。以2015年为准,日收入不足1.25美元的绝对贫困人口为35万人,比30年前的2.5亿人减少了86%。这仅占总人口的2.6%。那种财富的增长表现为中国市场汽车销售的增长。2014年为2349万辆,2015年为2459万辆,呈现出连年增长趋势。

CATL和比亚迪主导的电动汽车市场

中国宣布从2011年开始10年内投资1千亿元人民币,发展新能源汽车。因此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初期,都获得了相当高的补贴。

中国也取了本国产业保护政策,特别是电池。汽车用二次电池的主流是锂离子,最初日本的松下,韩国的LG化学、三星SDI等一直控制着市场。

当时,要想在中国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必须使用从中国认证的企业购买的电池。但获得认证的企业包括CATL在内都是中国企业。世界级电池生产企业LG化学及三星SDI、SK Innovation、日本松下等海外企业一家也没有。

再加上中国的政策再次助力了CATL。2016年初,LG化学和三星SDI被中国排除在电池供应商名单之外。到那时为止,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国内的主要电池供应商。中国虽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但普遍认为有萨德问题的政治背景。

虽然这项补贴在2020年最后被废除,但在此期间CATL已经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中国企业重新建立世界秩序。

以2022年业绩为准,各企业的占有率较高的是,中国CATL为270GWh,占39.1%,其次是LG能源解决方案为103GWh,占13.6%,比亚迪为84GWh,松下为49GWh,占7.3%,SK on为44GWh,占5.4%,三星SDI为36GWh,占4.7%,CALB为3.9%。从国家来看,中国企业占60.4%,韩国23.7%,日本7.3%,其他8.6%。

CATL与同时生产电池和电动汽车的比亚迪一起,预计短期内将进一步提高在世界电动汽车市场的存在感。比亚迪正在推出将市场扩大到8000美元电动汽车的战略,远低于特斯拉和大众预告的2.5万美元。这表明汽车产业仍然由规模经济支配。

随着时间短推移,今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国外品牌边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彻底成熟。

5月2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2018年度、2016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和2018年度、2019年度补助资金预拨审核情况的公示》。该公示提供的数据显示,本次审核下发的补贴金额共达108亿元。依照公示数额计算,自2010年启动新能源汽车补贴发放到2018年,国内车企在八年时间内累计拿到补贴517亿元。

此次公示披露的2018年、2016年、2015年的补贴清算终审情况显示,2018年通过补贴审核的车辆数为54.87万辆,总共拨付资金221.8亿元,减去此前预拨付款项,本次实际拨付9.81亿元;2016年通过审核补贴的车辆为5.69万辆,本次共拨付68.2亿元补贴资金;2015年以及前通过补贴审核的有0.21万辆,本次拨付1.27亿元。去年10月,工信部已公布2017年新能源补贴终审情况,2017年通过审核补贴的车辆20.82万辆,共下发226.2亿元补贴资金。

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的总体覆盖率并不高。数据显示,2011年-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共299万辆,但得到补贴的车辆总数仅为81.6万辆,占累计总销量的27%。也就是说,在过去八年间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中,有超过70%并未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

不过纵向看,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覆盖率呈逐渐上升态势。经济观察网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及之前年度的补贴覆盖率仅为0.47%,2016年上升至11.2%,2017年进一步上升至26.8%,2018年达到43.7%。

虽然补贴门槛逐年提升,但是补贴覆盖率不降反升,主要得益于是新能源车企迅速对政策作出反映,对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及时的更新升级,以符合新补贴政策的要求。目前,市面在售主流产品续航里程已经从几年前的不到200km提升至450km以上,同时电池能量密度等指标也在持续提升。

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车型并没有得到补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在市场发展早期,一些新能源车型在技术指标上未达到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等的要求。另外,还有部分申请补贴的车型,存在未达到政策要求的”销售后行驶里程超2万公里“,或未接入国家信息平台等原因,导致申请补贴的车型被相关部门核减。

统计数据显示,在本次共计108亿元的补贴中,获得补贴最高的前三名车企分别是北汽福田10.9亿元、东风汽车10.3亿元、江南汽车(众泰汽车子公司)9.8亿元。

除了对往年补贴进行清算,此次发布的公示还显示,工信部对2018年度、2019年度补贴资金进行了预拨付。据了解,2018年的这部分预拨付是针对在该年已上牌,但尚未满足2年2万公里行驶里程的车型。根据去年重启的预拨付规则,对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启动预拨付,即车辆完成销售上牌后拨付部分资金,从注册登记日起2年内运行不满足2万公里将不予补助,预拨付资金将在清算时扣回。

公示结果显示,2018、2019年专家组核定补贴车辆数为90.7万辆,拟预拨金额为28.4亿元。其中,收到预拨付资金最多的三家车企为,比亚迪获预拨款5.63亿元,北汽获预拨款2.4亿元,上汽集团获1.4亿元。从地区来看,前三名则为河南、深圳和陕西省,分别获预拨款2.96亿元、2.88亿元和2.85亿元。

预拨付机制的重启被认为有利于缓解生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在本次两会期间,有来自新造车企业的代表指出补贴资金结算时间过长所造成的资金占用,给车企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呼吁加快补贴结算速度。其表示,目前补贴资金占用额度达到几亿元或数十亿元,占用时长则长达一年多甚至超过两年。

去年11月,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发布《提前下达2020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对地方分配结果》,下发2017年和2018年的补贴资金总计313亿元,加上此次提前拨付的28.4亿元,已经总计预拨付新能源补贴341.4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本文链接:http://www.wacan.cn/qczs/383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如果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上一篇:菲亚特汽车价格 菲亚特汽车价格表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汽车百科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